微信平臺的寶藏又被開發(fā)了——朋友圈終于對廣告營銷進行開放。雖然說目前還是創(chuàng)意較好的CPT品牌廣告,但之后還是會向CPC效果廣告過渡。
微信朋友圈廣告的加入,將使得短期業(yè)績有大幅上升。騰訊廣點通產品,在移動端的展示次數應該可以直接翻倍。而帶來的廣告收益,則同時受益于流量的上升,和CPC的上升(因為競價更加充分)。我認為騰訊公司的互聯(lián)網廣告業(yè)務,2015年二季度或三季度達到40億是大概率事件(2014年三季度為24億)。
但這只是短多。長空則是因為,我判斷隨著朋友圈信息流廣告的加入,在一到兩年內會出現(xiàn)替代性的社交平臺。其實我們看到,海外的社交平臺非常穩(wěn)定,多年都是Facebook和Twitter兩強爭霸,這些年,社交平臺的交替是“博客(QQ空間等)-SNS(人人、開心)-微博”,每隔幾年就會出現(xiàn)新的平臺。
究其原因。其一,中國需要熟人社交,但所有的熟人社交都會向泛熟人社交發(fā)展。在東亞較為含蓄的文化背景下,人往往有著多重的面具,對親人、熟人、同學、同事,往往有著不同的展現(xiàn)。
這也就導致了,任何一個社交平臺,出現(xiàn)的時候,都是體驗最好的時候。此時你的內容展示對象往往是最為核心的熟人社交圈,可以做到最大的尺度。隨著人越來越多,用戶在社交網絡的內容逐漸正式化,此時用戶的體驗已經下降到了很低的程度。如果此時加入廣告,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。
其二,徹底的草根化往往是社交平臺走向尾聲的標志。中國高基尼系數的現(xiàn)狀,使得中國少數的精英和大眾往往呈現(xiàn)出精神和物質層面的對立。而這也決定了中國的社交網絡往往有著這樣的怪圈:“社區(qū)誕生—精英入駐—高質量內容涌現(xiàn)—更多人入駐—質量大幅下降—精英離開—社區(qū)消亡。”
而更為關鍵的是,當對互聯(lián)網廣告辨別能力較低的大眾占領社交平臺時,往往意味著廣告的ROI(投入產出比)達到高點,社交平臺出現(xiàn)廣告泛濫,精英的用戶體驗下降到不可忍受的地步。
而現(xiàn)在的朋友圈處于哪個階段呢?根據微信官方發(fā)布的報告,情感資訊和養(yǎng)生已經是微信公眾號分享最多的兩種內容,在2014年9月,分享次數分別達到5.9千萬與4.5千萬,遠高于第三名的政法新聞(3.0千萬)。內容的大眾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而著名的朋友圈面膜產業(yè),也可以窺探出朋友圈的發(fā)展現(xiàn)狀。
下一個社交平臺是什么?我認為是圖片社交應用,畢竟戰(zhàn)勝朋友圈的不會是另一個朋友圈。中國為何無法誕生instagram?這一點我思考過多次。最后我得出一個我認為還算靠譜的結論,就是中國的iPhone太少了。
因為能拍出高質量照片的手機,還是以iPhone為主,至少比三星強太多。而隨著三星的弱勢,中國iPhone的占有率,已經從2014年1月的18%大幅提升到了2014年12月的26%(數據來源:百度流量研究院)。
從這里我們或許可以看出,隨著成像技術和高端手機的進一步普及,圖片社交將成為今后的大勢所趨。
作者:佚名 來源:廣告買賣網
上篇:
下篇: